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
发布日期:2024-03-28 05:25    点击次数:157

315质量宣言

研究员 王帅国

从重速度到重质量,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发生质的改变。这一转变的影响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它也要求所有社会活动的参与者都加入这一进程中来,共同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从实体经济升级为品牌经济,从实体企业升级为品牌企业,这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其中,企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扮演关键角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思想层面上转变自己的发展观,将高质量放在发展第一位,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与建设工程的社会实践中,秉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优等质量建造中国优秀品牌的基底,将中国品牌推向全球市场。

一、质量也是一种经济,质量经济就是品牌经济

质量是有价值的创造,价值创造最终体现在价格上。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中等收入群体基数不断扩大,消费者的需求也随之升级。同时,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形势、新局面,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质量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强调以质量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人才培养等手段,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品牌经济的发展。

但目前,中国企业的质量意识显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质量的价值,缺乏深刻认识。

在时间维度上,我国普通大众将20世纪生产的产品、建设的工程,看作中国质量的杰出代表。就在今年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仍能看到一些商家把“国货”(中国老牌子)当做卖点,不少消费者也十分认可这一点。与之相比,当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建设的工程,则不断被爆出质量问题。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产品负面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在空间维度上,以欧、美、日、韩等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产品常常被视为“珍宝”,以至于国外代购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此前,抢购日本马桶、夹带韩国化妆品等事件,不断打脸“中国品牌”。在国内,德国的工匠精神更是被长期看作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代表。

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上讲,中国当下的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工程质量,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中国造产品在一些发达地区被贬低为低质。

质量最终体现在价格上,也体现在价值创造上。如果中国产品质量不能逐步提升,中国制造只能在世界制造的底端,依靠价格优势艰难维持微薄的利润水平。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的情况同时也会对中国品牌的价值造成严重影响。

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多走出国门,中国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的价值,其对于中国在全球的形象、声誉等有着重大影响,每家企业的质量观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高度。

中国政府层面已经越来越重视质量意识对于国家发展与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政府相继发布了多个有关促进质量提升的政策,如2017年9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2023年2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国家最新发布的《纲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当前,我国质量水平还没有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国家发布《纲要》的主要目标也很明确,即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标分担到每家企业身上,就是要树立高质量发展观,这包括了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质量、财务质量等等。聚沙成丘,汇集到国家经济发展层面,关乎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

三、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塑造品牌形象最关键的因素

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因素。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经济收益;产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产品质量差既是对资源、人力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产品质量决定了品牌高度、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是企业品牌的基石。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美誉度、知名度与经济效益。

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竞争力。产品质量不仅关乎企业的声誉,更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产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产品质量差既是对资源、人力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而优秀的产品往往能将自身资源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让消费者体验到物超所值,也能让企业与社会得以持续性发展。

产品质量对一家企业能够长多大、走多远,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它也决定了企业的品牌高度、品牌影响力。

四、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全员参与,品牌建设需要长期积累

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全员参与,品牌建设需要长期积累。消费者对质量的正确认知,企业对质量的追求,政府对质量的监管,媒体对正确质量观的宣传,都是决定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消费者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产品质量也需要全社会消费意识的改变,破除低质量的消费观,对中国品牌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要宁缺毋滥,形成良性的消费观,全民抵制低质量产品,倒逼供给侧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以获得市场认可。

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差不多就行了”“追求成本牺牲质量”等理念都是对质量价值的伤害。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只有建立起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自觉地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加强质量监管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还要鼓励企业加强自律,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管格局。与之相反,如果政府、行业协会等包庇、纵容低质量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伤害,其后果是误国误民,阻碍高质量品牌经济与质量强国建设。

帮助消费者建立高质量产品消费观、清除劣质观也需要媒体的力量。作为社会发展的监督主体,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在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上贡献力量。其具体作用体现在监督并揭露低质量产品企业的恶劣行为,监督新兴业态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互联网电商平台既给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劣质产品重新回到市场提供了机会。因此,媒体应该引导互联网电商平台建立驱逐劣质产品的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品牌建设需要长期积累。品牌建设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营销等方面持续投入和努力。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作为企业家,我们要有长远眼光,注重品牌建设和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苹果作为全球的高科技企业代表之一,其成功之道在于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苹果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质量关口。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让苹果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竞争优势。

日本高田是因质量问题而走向衰败的典型案例。日本高田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装置生产企业之一,曾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56个生产基地,全球员工约46000名,生产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产品占到该领域世界市场份额的20%以上。但之后因安全气囊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身败名裂”。

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为中国品牌的崛起贡献力量。